“南京最近怎么了?很多蟋蟀进家星火配资。” “是不是蛐蛐成灾了?”
近期,“南京蛐蛐成灾”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,不少市民吐槽被这些小虫子“困扰”。
高层住户的“不速之客”
南京蛐蛐成灾?
“凌晨三点被蛐蛐的‘交响乐’吵得睡不着!”家住南京栖霞区31楼的网友“森林里的林林”表示星火配资,台风过后家中突然出现大量蟋蟀。
评论区里,更多南京网友纷纷跟帖,住十几楼,甚至31楼的住户,家中出现大量蛐蛐,更有网友调侃:“我家的猫都吃撑了。”
南京难道在“喜迎”这支“虫虫特工队”?
让大家疑惑的是,家里的纱窗关得严严实实,电梯房也处于封闭状态,这些蛐蛐究竟是怎么“爬”上几十层高楼的?
“昆虫哥”博士科普:星火配资
气候+城市的双重奏
蛐蛐又称蟋蟀。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家、“科普中国”特聘专家、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詹志鸿(人称“昆虫哥”),在接受荔枝新闻中心记者采访时说,今年蟋蟀活动频繁的现象,或与夏季雨水较多有关。雨水充足使蟋蟀在春夏季的产卵存活率显著提高,而每年秋季正是蟋蟀活跃、寻找伴侣繁殖交配的季节。
出门谈恋爱,咋迷路了?
蟋蟀为何“爬楼”?
夜间楼道内的灯光会吸引蟋蟀,使其可能跟随人类进入楼房。进入后,蟋蟀会通过电梯、通风管道等途径向上扩散,最终出现在高楼层。事实上,像蚊子等昆虫也常通过“搭电梯”的方式抵达高层。
南京的本土蟋蟀是哪一种?
通常用“两尾”“三尾”描述蟋蟀尾须数量:两尾的多为雄虫,三尾的多为雌虫,雌虫中间的“尾巴”实为产卵管。南京最常见的本土蟋蟀是中华斗蟋,体型相对较小;此外还有油葫芦,但数量远少于中华斗蟋。
蟋蟀进家需要防治吗?
无需专门防治。蟋蟀是植食性昆虫,仅以植物根茎、叶片为食,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,也不像蚊子那样携带大量病毒。且蟋蟀寿命较短,楼房内干燥的环境、有限的食物以及逐渐降低的温度,都会导致其自然死亡。
家中宠物吃了蟋蟀会中毒吗?
蟋蟀本身无毒,且蛋白质含量高,在我国西南部分地区还被作为食物食用,因此宠物误食通常不会中毒。但需注意,野外蟋蟀可能携带铁线虫等寄生虫星火配资,为避免宠物感染,最好不要让宠物捕食野外的蟋蟀。
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